查看原文
其他

职场 | 卜新民:始终听从内心的呼唤

关注本号☞ 新三届 2022-09-19


作者简历

本文作者


卜新民,与共和国同龄,广东梅县人。1968年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1978年入读中国人民大学农经系,1982年到广东省统计局工作,曾任局长、党组书记,省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


原题

始终听从内心的呼唤

(外一篇)



作者:卜新民

01

古稀回望,来路匆匆。1978年上大学,毕业到统计局再到政协,而后退休至现在,倏忽43年,几乎都在劳作中赶路,为理想为信念,也为五斗米忙碌。统计职场二十几年,本应是雄心最壮阔,精力最旺盛时期,也没什么精彩闪亮故事,始终听从内心的呼唤,本真做人,认真做事,扮演好自己担负的角色。

其中在广东统计担负最高职责十年,凡事尽心努力,但求无愧于心,那种对自己所负使命的担当,是一种高度职业自觉的心累,个中甘苦,扪心自知。

他人总认为,身处主位,不时在聚光灯下露脸,特别是新闻发言,电视有影,报纸有名,享受的是高光下的春风惬意。而自己的感受恰恰相反,觉得这是最让人烧脑煎熬的时刻。

广东经济新闻发布,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筹办主持,一年二至三次,中外媒体及各国驻广州领事馆经济参赞参加。与会者的问题五花八门,境外媒体尤其踊跃,经济问题不时夹杂着政治元素,角度特别刁钻。散会后还常被麦克风围住,没有十分八分钟的,摆脱不了那些执着敬业的新闻工作者。一些市统计局领导来见习,见我有问必答,顺畅流利,竟问我是否人家预先提交了问题,准备好后在会上作答。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广东在全国率先实行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第一批的新闻发言人,我的自信率性,得到省新闻办的肯定,说我是发言人中最好的,用十分钟简要介绍材料,其余时间回答问题,记者十分欢迎,不像有些人,往往大部分时间念稿,最后几分钟才是提问环节。

2003年《南方日报》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化,粤新闻发言人制度先行一步”文章提到,广东的一些新闻发言人“视野开阔、反应敏捷、平和务实、熟悉业务,展现出独特风采,如省统计局局长卜新民、省公安厅副厅长郑少东等人的新闻发言人角色就广受好评。”

摄像机前,聚光灯下,西装革履,外表轻松,面带微笑,其实全身细胞总动员,精神高度绷紧,脑筋快速运转,少有局外人认为的那种众目聚焦的愉悦,退场后往往全身疲乏,感觉刚历经了一劫。这就是工作,一种必须完成的本分之责,没有新闻界朋友赞誉的那么高大上,在全省统计工作者辛勤劳动成果上,自己仅作了分析判断,并用简明适当的语言,据实说出了大量数据背后蕴藏的经济实质而已。

视数字的真实为统计生命,始终遵循《统计法》赋予的权责,独立行使统计调查权和报告权,忠于数据原貌,不受干扰,用数字说话,这是自信敢言的底气所在。尊从内心的呼唤,不虚妄,说真话,是最省心省力的事,什么时候都不用担心自己曾经编过何种谎言,提供过什么假数据,现应如何圆谎掩饰,真诚直接,自然赢得赞许认同。
 
02

新闻发言人属公众人物,表现如何主要由媒体和群众评判。而作为政府部门主官,经常在不经意间遭受领导突如其来的询问,这更是一种不为外人道的,对个人政治业务素养的考验。

一次年底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省委书记谈到农村工作时,分别问了身旁的省长和副书记农民收入多少,两位领导不知道还是回答未让书记满意,书记直接向台下发问:“统计局长来了没有,多少?”我站起来回答后心里也直打鼓,当时只有预计数,自己曾瞄过一眼,但没十分把握。会后给处长打电话,结果连小数点后两位都没错。像这样在大会小会或偶遇中,被领导询问具体数字,或作有关情况解析汇报的事不时遇到,都涉险过关,表现完美,一些政府同僚都说厉害。

人脑并非电脑,不可能什么都清晰无误,而总能化险为夷,真是应了“狗急可以跳墙”那句古语。这话听起来不雅,却说明了一个道理,不管人或动物,潜能都是巨大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激发出意想不到的水平。

狗能够跳墙,当然需具备相当素质,比如较强的蹦跶能耐,不然非撞伤或摔死在墙脚下不可。对于我这种岗位的人来讲,能“跳墙”的根本要件是敬业。

职场中很满意自己工作的不多,但不管你满不满意喜不喜欢,既然执了此业,就必须敬业以诚,对得起自己所负的职责和俸禄,这是为人做事的底线之一,也是成功的基础。统计虽非自己所愿,一旦入职也就不敢懈怠。担任领导后,除了繁杂的政务外,眼睛更是盯紧经济和统计现实及理论前沿,上班自不必说,八小时外的新闻、报刊、网络无不如此,不自觉地成了职业习惯。夫人孩子的电话一直记不住,但可以在需要时,让曾过目的数字脱口而出,这种职业的敏感,是长期关注积累的潜能在瞬间的自然流露,更是敬业的本能体现。

美国畅销书《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作者丹尼尔·科伊尔发现,若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付出一万小时的努力。自己在统计行当里浸润了若干个一万小时,虽成不了专家大师,却也锻造折腾成了懂行的统计实务工作者。说我厉害的人,看到的是白鹅凫水优雅安闲的表象,看不到水下面的两只脚,其实在一刻不停地扑腾。任何成功都没有什么容易可言,天才鸿运是稀罕事,长久的坚持,慢慢地攀登才是常态。
 
03

业务活难不倒人,难的是与人打交道的工作。2000年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权力再分配,那都不是什么事,犯愁的是如何完成裁减人员编制任务,结果把文件规定可用的六把裁人的刀全用上了。相当一批脱岗人员并非自愿,一些人三番五次找上门来要求留任,最多的一位找了七次,在我办公桌前一坐就是一两小时。我非常理解退岗人员心情,认真倾听诉求,好言抚慰,但无法改变结果。那位仁兄第七次找我时,本来无意贬损他人自尊,但晓以大义说不通,只好实话实说。据他提出的理由指出,所担负的工作最没难度,而又没效率不出活,能耐排处室后面,年龄又符合提早退岗政策,只能裁你。一位不愿到新调整岗位的同事,一直纠缠,无奈之下只好说还有一条出路:辞职!这些狠话管用,好几位在我把话说绝后都没再找麻烦。

都是好人好同事,让人转岗、退养、学习,均属无奈之举。我这里是最后一关了,推无可推,好话丑话都是实话。行政编制被砍去一半,压减90名,相应的处级领导职数被裁去了一截,四个国家事业单位处室,因经费难以为继,人员又需妥善安排。虽经做工作,省编办给回了30个事业编,按实有工作人员,仍缺编几十个岗位。为了保证每位同志都能在省财政有个拿工资的位置,不给下来和后人留下隐患,不黑脸下狠心真没其他招数。

在自己这个位置,凡事难以都遂人意,难免遭人误解,开罪一些人。自己始终听从内心呼唤,不忘初心,无愧良知,向最好结果努力,积极妥善处置,最终总能得到大家理解,释然而不留积怨。

统计非权力部门,基层工作辛苦且难受重视。如何调动保护基层工作积极性,为他们着想说话,创造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对当家人来说也是个难题。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后,各级统计部门利用普查数据核实下一级GDP数字,结果全省总量增加,排头兵位置更加巩固,而各市县区减少、持平、增加的各约占三分之一。增加的高兴,持平的好说,减少的统计局长就心慌了。

统计界没人想搞砸数字,更不愿从中作假,都知道真出毛病,板子往往打在自己身上,虽然问题的根子原本就在上面。为此,先后找主管副省长、省长、书记,说明市县GDP减少,历史问题累积是主因,也有方法制度改变的因素,更是统计工作人财物条件与任务不相匹配的结果,要求领导在即将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为统计系统解压排难。结果,书记在会上对全省县以上领导指出,广东统计队伍是支过硬的队伍,现在有些市县经济总量减少,客观原因是主要的,责任在上面,各地要全面加强统计工作,让任务与条件相适应。书记一字不漏念完我拟写的两页文稿后,又手指着台下朗声说,GDP减少的市县领导注意,不能那么没水平,出错就难为统计局长!事后表明,还真没什么局长遭罪,有个别转岗的都给了较好的安排。由上面担责,为基层排忧解难,为实事求是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整个系统都非常称道。

转岗到政协后,一次统计局老同志座谈,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局长评价我时说:“当时没看错人!”退休后一次提起这事,老局长又当面肯定我:“当年大学生很多,不少非常聪明,综合德才,你是最全面的,事实证明我们没有看错人。”这是对我26年统计生涯的高度认可和最大赞许。

近三十年的农村底层生活,使自己一直也高贵不起来,但也不曾低贱下去。本真、善良、纯朴、厚道的客家草根秉性,使自己不生非分之想,不使坏,不害人,不张狂,不逾规,平凡着,坦然着过自己的日子。因而也一直在人生路上的各个隘口得到贵人相扶,众人相帮,正如一次飞机上偶遇省委书记,要求我汇报完有关工作后,竖起大拇指说的那样:“很好,老实人不吃亏!”
              
 2021年7月1日定稿

作者在接受记者采访


外一篇

挪窝·搬家




作者:卜新民


窝和家本义相同,这里,窝仅指个人安身处,家还有眷属的内涵,因此,挪窝和搬家,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差别。

从乡下到城里,从集体宿舍到独立公寓,活到今天,挪了几次窝,搬了几回家,还真得扳着指头好好数数。但有那么几次,经历清晰,印象深刻,至今历历在目。
 

最初的窝


大学毕业来到广东省统计局,家眷仍“猫”在老家乡下,自己成了广州有老婆的单身汉,住的自然是集体宿舍。改革开放初期,各单位住房紧缺,统计局也不例外,一套三居室的单元,挤进了刚分配来的九位学生,两块床板架在两张长凳上便是栖身之所。十平方米多的房间,摆不下三张书桌和三副常规尺寸的铺板,只好把其中的一块锯掉一半,否则房子里难以转身走动。多少年后,我们还把一块半铺板,当作调侃嘲笑统计局抠门的口实。

我在广州的第一个窝位于前进路,紧挨大马路,上世纪六十年代四层砖混结构楼房的顶楼最西边。骄阳似火的夏天,没有隔热降温设施,宿舍宛如蒸笼,晚上九条汉子光着膀子,摇着蒲扇仍挥汗如雨,虽没蒸过桑拿,却深谙其中之味了。

当时仍处试用期,每月工资54元,寄回20元家用,余下的吃饭、零花。孩子开学,都向财务科借钱,然后每月扣回五元,加之星期天AA制喝点小酒,月尾荷包常常瘪得仅存公共汽车月票,以及省政府食堂饭票两种有价证券。风扇当时绝对是奢侈品,我买不起,其他八位真光棍不知打的什么算盘,也都没买。可是,大家和着汗水,一样睡得踏实平和,没人为此烦躁失眠。

一次,乡下表弟因事到广州,同窝而睡两晚。两个1.75米有多的男人,罩在蚊帐里,侧身躺在90公分的床上,汗水浸润着草席和铺板,照样神凝梦甜,一夜安眠。

第二年春末,胖墩身材的陈姓同事,熬不过闷热,花30几元,买了台不知哪个手工作坊敲打出来的,四寸左右,没有定时,不会摇头,只有一个档位的风扇,成为我们宿舍以至十几位新同事里,除了手电筒和收音机外,拥有家用电器第一人,直让我们羡慕了好一阵子。
 

当上“厅长”


1983年夏,又一年学生毕业分配报到时节。经我挑头,与行政科长交涉,办公室主任纠缠,向主管副局长请求,最终把原本准备给新人的三居室,调整给了我们。

宿舍楼在省电视台旁,七层框架结构,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的新居位于二楼东南向,不论位置、环境、上班的便捷都大大优于旧巢。可是,当我们在一个礼拜天,扛着铺盖卷进去后却傻了眼。倒不是三个房子的大小、位置、朝向各异,好赖分明,而是三居室中的一个房子大小,摆不下原定的三张书桌,以及局办公室给我们新买的80公分宽的折叠钢丝床。

该如何安身呢?大家心情复杂,神色凝重,默不作声。

一般情况下,老祖宗传承的解决此类问题的惯常办法是抓阄,把最后的决定权交给命运裁决。“穷人阄下愿”,这种千百年来,被大众认同,而广泛运用于协调各种利益纠葛的做法,也不失是一种公开公正公平的好办法。

愣了会神,我以大哥的身份发了话。首先表明自己睡客厅,然后按长幼,指定住到不同朝向大小的房间,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谁也没有异议,比抓阄省事圆满有人情味多了。

事后,好事之徒笑我当了“厅长”,真是厅长后,老领导还调侃我八十年代初就是“厅级干部”,是老资格领导,说的就是蜗居客厅的事。

十几二十平方米的客厅有七扇门,三间房门,加上大门、阳台门、厨房门、厕所门,另外还得留下人行通道,于是,我在广州的第二个窝,就搭建在客厅靠窗台的厨房厕所门口。晚上睡觉前打开折叠床,把大学搬回的四个装满书籍的大纸箱塞到床底下,不让钢丝过度下坠,支起蚊帐,安然入睡。早晨起床后,三下五除二,把床铺书箱归拢到墙角,还真没感到有什么不方便的。

省统计局在政府大院内,除礼拜天外,我一般吃在省政府饭堂,晚上则在办公室看电视、看书或摇摇笔杆,回来都晚,宿舍就成为很纯粹的睡觉的窝。客厅里凉快,空气流通,尿臊味,油烟气,搅扰不了我。年轻人肾好,夜尿少,从未有人上厕所吵醒过我。

当时八个单身汉,正处于急于寻找伴侣的情爱饥渴期,一见女孩子眼睛就放绿光。他们谈对象搞恋爱,晚上什么时候溜回来,打开门回到房间,我竟全然不知。弟兄们刻意的蹑手蹑脚,悄无声息,除了恋情的隐秘外,也饱含了对我这个睡在客厅里的大哥,极大的关爱和尊敬。

这是一群因读书改变了命运的天之骄子,青春热血,工作积极,生活简朴,极易满足。幸福不是拥有得多,而是计较得少,这是真理。
 

挂职挪窝


1984年,省局派我到老家梅县市统计局挂任副局长,属省里首批下挂锻炼的年轻人。其时,自己刚被任命为农村处副科长。

由是,我的窝挪到了梅县老县政府大院,住进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建造的,砖混结构两层楼下的一个单间。这个窝,配有床和书桌,还有茶几和两张藤椅,虽是旧家什,但比三人一室和客厅的装备,奢华了不知多少。更主要的是,从此有了属于自己个人的私密空间。

在这个窝里,打下了全面了解各专业统计的基础。

白天应对工作,晚上书香飘飘。是时,国粹麻将正在城乡普及,任凭窗外三缺一呼声连连,我自岿然不动。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不下十篇的统计分析报告。

在这个窝里,成长了真情与友谊。

年轻人都喜欢聚在这里喝茶聊天打闹,时不时各人采买食材,制作一个自己拿手的菜肴喝一杯。这是一段深情难忘值得记忆的时光,时至今日,只要回到县里,已星散在不同行业的哥儿们,必定要聚在一起坐坐,吃顿饭。2009年国庆,我在给五对铁哥们夫妇合影的相片上,写下了“二十五年友谊,一世的情缘”字句。

在这个窝里,拒绝了柔情和浪漫,也拒绝了故事和麻烦。

在小地方,省城来了个年轻人,其他单位的男女来访聊天也是平常事,都有些什么人,今天已没印象了。但,有位女子,接触时间很短,过程却至今没忘。

大约是到岗不到一月,广东正是仲夏时节。一晚,一位二十开外的女子飘然而至,一袭白色连衣裙,身材样貌气质都属优良类别。自称前不久,大院门口我跟他人聊天时,她在旁认识了我,现没事过来坐坐。当晚谈了什么已无从记忆,只记得她对我的底细很了解,自称是医务工作者,软声细语,谈吐得体。除觉得此女唐突之外,孤男美女,喝茶聊天,也颇惬意。

没过几天,此女又至,手提一筒上好饼干和两罐胃药,嘱我如何服食抗击胃炎。是晚谈及友谊情感话题是当年我的弱项,她举止大方,我却局促不安。走时,送她到门口,我微笑着但语气坚定地说了一句:不欢迎您再来!

一位素昧平生的女子,主动找上门来,总让人觉得这里面有不可外泄的秘密。有事相求,曲线救国?结交良友,红颜知己?看好后市,长线投资?寻找慰藉,情感寄托?男欢女爱,逢场作戏?萍水交往,人之常情……自己想歪了,错怪了人家?总之,我猜疑多心了,总怕往下走,触碰了自己心灵深处的柔弱处,闹得不可收拾。

自己至今也未能成为纯粹的共产党人,唯恐在纷繁世界的各种诱惑中迷失自我,总在认为有危险的游戏中赶忙关上欲望大门,日子过得平淡无奇,缺乏波澜,显得无趣。
 

全家进城


在省统计局,有好几个和我一样家眷在农村的老大学生,他们五十上下了仍过着单身生活,天天敲着饭盆跟我们一齐吃饭堂。他们的单身宿舍里,没有多少家什,零乱不堪。有的人冬天被子不叠,夏天堆在墙角,房间散发一股霉味,不时不修边幅的来上班。刚到统计局不久,计委一位有老婆的单身汉,因精神抑郁,清晨从我们办公室旁的宿舍三楼窗口跃下,随风而逝。

相信他们当年也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热血青年。长期枯燥的缺少亲情的单身生活,养成了对什么都无所谓的生活态度,极大地折损了他们的精神风貌,加之岁月风霜,让他们成了半老头儿。

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来可能出现的危机,由此谋划的抗争办法,是想调离广州到深圳去——新兴城市易于给家属找到工作,可解两地悬心之苦。还没等我采取具体行动,就派往梅县挂职来了。

挂职梅县,对个人生活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以窝为基础,把全家户口迁进了县城。老婆和三个孩子,由吃谷的乡巴佬变成了吃米的城里人。

1983年始,各地对知识分子在提拔使用和解决两地分居等问题上,施与了特殊政策,我正赶上了这个机会。在当地政府和统计局的关照下,于1985年下半年把家属户口迁进了县城。一家五口分住城关三个地方,夫人和我住窝,大女儿吃住她四叔处,二闺女和小子住姑母家,吃在老县府大院,自己笑称:笨兔三窟。

跳出农门,这是乡村青年的终极梦想。现在不仅自己因恢复高考带来命运转机,而且出大学校门三年后,把家也带进了城里,那是实实在在的美梦成真。这在城里人看来不是什么事的事,而在我,却是这辈子生活中转折性大事。在中国仍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别时,自己结束了二元结构的生活,虽然以后的路或许会更难,但那已是另一类的,全新生活所派生的问题了。

1985年是幸运之年,窝的主人喜事连连。家属农转非了;夫人进了印刷厂成了全民制正式职工;加入了共产党;职务由副科变成了综合处副处长;梅县市要留我在地方工作,说明活也干得不错,得到了大家的承认肯定。前面的好事我都很受用,最后一项却没有答应,自己是组织派下来的,怎么能私自留下来不走了呢!这种对不起单位的事不能干,因此,连留下来干什么都没问,也没向上汇报。

多年以后,在我省统计局长的第二任期内,当年要留我的书记升迁至副省长且分管统计,几次对我的班子成员和国家统计局领导说,当年我要留卜新民当县长,他不干,否则,早就……我倒没后悔过,世事如棋,因缘际会,忠诚和本分终究不会吃亏。
 

搬家迁穗


1986年4月,结束挂职生涯,窝挪回了广州,两居室的单元,与省局的司机一人一房。6月,结束北戴河两个月的全国局长学习班回来,即着手商调家属进穗事宜。

世间事就是这样,往往一顺则百顺。

有了上年的农转非,加上自己的处级官阶,只要有单位接纳,家属进广州就是合符政策之举,而夫人进局印刷室已在省局考虑之列。于是,夫人调动的申请报告,很快就送呈省劳动局调配处。自己心里也盘算着,报告批下来,加上户口劳动关系的迁移,孩子就读学校的洽谈等,一干事宜办完,暑假应没过完,赶在秋季开学前,还可以带小孩逛逛广州,走走动物园。

世间事就是这样,好事往往多磨。

不久,报告批下来,在省局人事处看到,申请表上盖的是“不同意调进”蓝色长方形批章,一下子把我搞懵了。

为什么不同意,人事处经办人说,不清楚。自己揣测认为,唯一能挑刺诟病的,是随迁人口太多,调进一位职工,后面跟着三个孩子。更有甚者,或许认为年纪不大,怎么会有那么多孩子,是不是有假?不管怎样,结果是栽在多子多女多冤家上了。

按惯例,申请驳回,最快只能第二年再办了。我不服气,拿了判了死刑的申请表,决定自己直接去劳动局闯一闯。

接待我的是调配处的科长,一位四十多岁人特和善的女同志。科长表示,确是随迁人口太多而不同意调进。为此,我和科长拉起了家常,聊天似地提出自己不同看法。

我以弱者身份,诚恳地介绍了我们这茬人,包括自己走到今天的不易。中学毕业返乡,耕田做工,结婚生育,本以为一生沉沦,没料到时移势易,高考上学,变废为宝,有了今天。农村计划生育开展得晚且管得松,多孩生育,确是封建愚昧落后的表现,是个过错,但却是一种无法改变的历史性错误。现在,让哪个孩子不随迁,都将留下诸多后遗症,给社会家庭尤其是孩子,带来莫大的伤害,又将造成新的历史过失。

我不了解劳动部门对随迁家属有什么具体要求和规定,也不自信自己的话能煽起多大的同情而打动对方,但讲的都是实情,是当年乡村青年普遍或特殊的境遇。科长很有耐心地听我叙说,不时插话询问情况,看得出,这是一位对孩子有着深厚情感的善良母亲,是一位实事求是极愿帮人解决问题的好公仆。

近一小时,科长终于表态,把表留下,我们再研究。

我几十年的路一直走得顺,总是得到好人相扶,相信,这次又遇到了贵人。

世间事就是这样,看似艰难复杂的事,办起来往往简单。

一个多星期后,批复下来,在原来的申请表上,上次盖着“不同意调进”的地方,加盖了黑色的“作废”两字,而在下面多了个红色“同意调进”的戳。

事后,一直到今天,我都不知道那位女科长姓甚名谁,只知道她秉理办事给了我家多大的恩典,感知到公务人员急老百姓之所急是多么的造福人间。

接下来,紧赶慢赶,一切按程序走,待我办完所有迁移手续,跟着装行李家具的货车,夫人领孩子乘客车,从梅县向广州出发时,已是1986年9月4日,全省各中小学已开学四天了。

搬家当天还有一段小插曲。

450公里的沙土路,货车颠簸十几小时,天擦黑时到达广州。十位男同事等在宿舍,冒小雨帮助卸车后,已是晚上九点多了。按约定,我马上骑自行车赶往姑父家接孩子,哪知扑了空。一样时间出发,客车比货车跑得快,十点多了,客车还未到,出事了?抑或广州迷了路找不到这里?老婆和二闺女一坐车就吐,长途旅行什么事都可能发生,对亲人的牵挂,使人不想好的只想坏的,我的心不安起来,连忙往客运站赶。

一问,梅县顺风公司六时发的车还未到。工作人员又好心提醒,广州东西南北中不同地方都有梅县客车的停靠点,可以到别处问问。虽不明原因,但车确实未到,可一着急,竟丧失了基本的辨断能力,骑着自行车走遍了广州不同方位的四个客车站,奔波了三个多小时,其中在公共电话亭两次打回电话询问,凌晨一点多回到姑父家,见到孩子们已抵达半个小时,告知因坏车晚点,才一块石头落地,万事大吉。

9月4日成为我家的特殊纪念日。有如抗战胜利,红场阅兵,诺曼底登陆等国家纪念重大历史事件一样,每年是日,都要选个地方,下馆子全家聚会。两年一过,我没了兴奋点,孩子们总适时提醒。待他们能挣钱时,更主动张罗,至今几十年不辍。

从乡下到县城,从县城到广州,孩子们深切感受到,这是他们人生的重大转折,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比儿时农村的伙伴,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9月4日在他们心中的分量也就更重,尊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成为自觉意识。

国家纪念日承载了爱国主义内涵,9月4日的餐聚,无形中具有了敬老爱幼和谐家庭的功能,我也乐此不疲。

从一个人一个铺位开始,四年后,经过多次挪窝搬家的折腾,最终把全家五口挪进了广州。以后,从科长房到处长房再到局长房,从房改房至商品房,自己又搬了几次家,其中两次到中央党校一年半年的算不算挪窝,这还得重新定义。但不管挪窝还是搬家,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留下了自己成长的印记,记录了家庭发展的轨迹,也折射了中国近几十年社会变迁的真实情景。

2012年2月26日

 

卜新民专列
卜新民:认命当农民
卜新民:我在乡下的两次辞“官”
卜新民:高考带给我的
是把谷壳去掉变成吃米的身份
卜新民:宿舍三老
 "北漂"四年, 鸿雁传书, 纸短情长
9月4日是我家的特殊纪念日
 

文图由作者提供本号分享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人大新三届

王燕:我在世界银行工作20年

陈锡文:我与中国农村50年
周其仁:在江湖与庙堂之间
周其仁:从完达山到朗润园
郭凡生:追寻我们共同的理想
傅思:我与乔家大院、闯关东、走西口
黄晓京:物非而人是——旧信札的记忆
徐建: 中国不缺当官的,
缺的是德高望重的大律师
吴思:思想的创造力
胡舒立和她的新闻专业主义实践
胡舒立:大真无争张善炬
张善炬:跟着锦涛书记跑乡下
管士光:回望来时路

林晨:毕业三十年

李培禹:我在《北京日报》三十年

胡舒立和她的新闻专业主义实践

宋毅:初到中央团校的日子

宋毅:一辆桑塔纳,

吸引我调出农业部机关

郝荃汪建熙:财金侠侣

张河:我们同学我们班

骆小元忆会计行业:筚路蓝缕三十年

杨宾:岁月峥嵘忆当年

郝荃:最开心的是帮助别人

李梅:我眼中的顾晓阳

吴工圣:一路走来  知恩感恩

孟国治:我宁愿没有这个一等奖

刘澜昌:罗湖桥那边的记者生涯

刘建生:亲历邓小平最后一次会见金日成

刘宇:每一张照片都是时间的化石

一百幅老照片里的人民大学新三届
人大新三届:命运,就这样改变了
人大新三届同学对母校的感言与寄语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回忆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光阴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家国……40后、50后、60后的光阴故事这一代人的苦难辉煌与现实关怀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点击分享赞在看,是对我们最佳鼓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